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科学管理,守护心脏健康!冠心病患者规律服药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5/4/11 作者:黄瑾 阅读数:170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慢性疾病,需要患者终身进行规范治疗。然而,许多患者由于对药物缺乏了解、存在用药误区或疏忽大意,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今天,我们将从科学角度深入解析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帮助患者避开误区,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一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五大用药误区
科学破除错误观念:
二
不规律服药的危害
1.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骤增。①血栓风险:漏服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时,血管内不稳定斑块易破裂,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②血压波动:不规律服用降压药(如氨氯地平)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诱发心绞痛或脑卒中。
2.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①血脂反弹:他汀类药物需长期服用以稳定斑块,擅自停药后,低密度脂蛋白(LDL-C)可能在1周内反弹至原水平,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②血糖失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漏服降糖药,高血糖会加速血管病变,增加心肌缺血风险。
3.诱发心功能恶化。①漏服β受体阻滞剂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诱发心力衰竭。②不规律使用ACEI/ARB类药物会加重心室重塑,导致心脏扩大、功能衰退。
4.经济与生活质量双下降。①病情反复需频繁住院、手术(如支架植入、搭桥),医疗费用可高达数万元;②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肾功能损伤)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丧失工作能力。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规律服药能为心脏筑起牢固的防线,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根据最新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如果能严格遵守医嘱,使用推荐的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其长期生存率可以接近普通人群。
三
科学用药六大建议
1.建立“用药档案”。制作表格记录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时间,贴在显眼位置。
2.防漏服实用技巧。借助工具辅助,如使用智能药盒(带定时提醒)或手机APP(如“用药助手”)或手机闹钟;可以将服药与日常习惯结合(如早餐后、睡前刷牙时)。
3.正确处理漏服。如果漏服药物且想起时距离应当服用的时间尚未超过12小时,应立即补服1次标准剂量,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如果超过12小时,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标准剂量,无需剂量加倍。(漏服处理不适合所有药物)特殊药物需咨询医护人员,如抗凝药物。
4.警惕药物间、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如避免阿司匹林与布洛芬联用(增加胃出血风险);服用他汀期间禁食葡萄柚(抑制药物代谢,诱发肌溶解)。
5.定期复查与调药。按医嘱定期检查血脂、肝肾功能、复查冠脉CTA或心脏超声,根据结果调整方案(如是否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6.家属协助监督用药。定期检查药盒余量,陪同患者复诊,共同学习疾病知识。
冠心病管理是一场需要医患携手的“终身战役”。规律服药不仅是对医嘱的遵循,更是对自我健康的责任。愿每位患者都能握紧“规律服药”这把金钥匙,打开长寿与幸福之门。 特别提示:本文为科普建议,具体用药需遵医嘱。若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专家简介
张惠琪
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介入手术诊疗。参与多项科研立项,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篇。获得2021年“南粤好医生”、2021年“河源好人”等省市级荣誉。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黄少伦
心内科一区副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病例的诊治,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手术诊疗技术。2010年、2018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国家心血管病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分别进修一年,通过考核获得国家心血管病冠脉介入资质。参与多项科研立项,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罗德谋
省医派驻心血管内科专家
心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十余年,熟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诊治,熟悉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和心脏重症的诊治。曾作为主要执行者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科研工作,先后发表包括SCI、国内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作为编者参与编写2022年欧洲心血管指南解读、冠心病介入诊疗等教材。
门诊时间:请在河源市人民医院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前查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