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科普】“喘”口气也安心!家庭版哮喘控制全攻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25/4/9 作者:田文凤 阅读数:59
春夏之交,天气多变,部分哮喘患者易出现干咳、呼吸紧迫、连续打喷嚏及流泪等症状,这其实是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哮喘发作常常使患者感到胸闷和呼吸不畅,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么作为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在居家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护理,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呢?
哮喘发作的常见"导火索"
1.过敏原。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蟑螂排泄物等。
2.环境刺激。冷空气、烟雾(包括二手烟)、油烟、香水、空气污染。
3.感染。普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
4.剧烈运动。尤其是寒冷干燥时跑步、打球。
5.情绪波动。大哭、大笑、紧张、压力大。
6.药物/食物。阿司匹林、海鲜、坚果等。
哮喘患者的日常管理清单
1.环境控制——打造"呼吸友好"的家。每周用55℃以上热水清洗床单、被套或太阳暴晒,除螨。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湿度50%左右(太潮湿易滋生霉菌)。扫地时用湿拖把,避免扬尘;毛绒玩具定期冷冻除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减少油炸、爆炒。
2.饮食注意——吃对食物能帮忙。吃抗炎食物:深海鱼(富含 Omega-3)、新鲜蔬果(维生素C)、全谷物。少吃易胀气食物(如红薯、豆类),避免腹胀压迫胸腔。忌口过敏食物!不确定过敏原可做检测。
3.科学运动——动起来,但别"上头"。推荐运动:游泳(湿度高)、散步、瑜伽、太极。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足球),春季公园散步,冬季户外运动戴口罩保暖保湿。运动前热身15分钟,随身携带“万托林气雾剂、信必可都保”等速效平喘药!
4.用药管理——规律用药是关键。控制类药物:每天用,减少炎症,像"日常护肤"。急救类药物:发作时快速缓解,像"灭火器"。切记:即使没症状,也不能擅自停药!需医生评估后调整。
哮喘急性发作时,如何自救
1.立即使用急救药,1至2喷,必要时5分钟后重复。
2.保持镇静,缓慢深呼吸,尽量坐直或前倾。
3.开窗通风,解开衣领,避免周围人群聚集。
4.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急救药无效或效果持续<3小时。说话困难、嘴唇发紫、呼吸急促。
常见误区避坑指南
1.误区:哮喘不发作就不用吃药。事实上慢性炎症需长期控制。
2.误区:孩子长大哮喘就好了。事实上儿童哮喘可能延续到成年,需规范治疗。
3.误区:吸入激素副作用大。事实上正确使用吸入激素安全性高,远比反复发作伤肺好。
4.误区:不能运动。事实上适当运动增强肺功能,但要选对方式和强度。
预防复发小贴士
1.定期复诊:每3至6个月复查肺功能,调整用药方案。
2.记录症状:用手机APP或笔记本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帮助医生判断。
3.接种疫苗:每年打流感疫苗,必要时接种肺炎疫苗。
4.增强免疫力:保证睡眠、适度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保持好心情。
哮喘就像一位需要长期相处的朋友,了解它、尊重它、科学管理它,就能和它"和平共处"。记住,规范治疗+健康生活方式=自由呼吸!
专家简介
时丰
省医派驻专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人事科副科长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介入微创治疗临床工作12年。擅长肿瘤和常见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尤擅长肺部肿瘤的微创治疗和肝脏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华介入放射学杂志》通讯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基金等科研项目。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于Radiology (IF 19.7)、Internal Journal of Surgery (IF 15.3)等国际专业权威杂志发表十余篇。
门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杨龙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呼吸二区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对肺癌、肺结节、慢阻肺、哮喘、肺心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病、胸膜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呼吸介入诊疗技术。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